博士地暖自上而下的各层结构分别是:
(1)、混凝土层:钢筋混凝土楼板
(2)、热反射层:无纺布基铝箔材料,具有单向传热、保温和防水的功能。
(3)、保温层:一般要求厚度不小于30毫米的泡沫混凝土用于隔热。
(4)、地热管线:分为PEX-A交联聚乙烯管材(水热)或者发热电缆(电热)两种不同的供热方式。
(5)、砂粒:固定地热管线,均匀辐射热量,避免局部温度过高。
(6)、水泥砂浆填充层,普通房屋的水泥地面。
(7)、铺地材料及放潮材料:比如复合地板和瓷砖等。
地面热传导供暖(简称地暖),是一项即古老而又崭新的技术。
说她古老,是因为百年前,在中国,在英国,在罗马,在一些当时相对高度文明的国度里,都出现了它的雏形。例如在中国,明末清初时期,就出现了通过烟道传热使地面青砖温热的初级地暖技术。当然,在当时也只有皇家才有资格享受这种取暖方式。
在1907年,英国人首先申请了地暖的专利,自此人们开始规模化的研究和改进地暖技术。到上世界三十年代,在一些发达国家,尤其是在北欧和北美的高级住宅区,地暖以广为使用。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及管道材料工业的发展水平所限,其昂贵的造价使地暖得不到广泛的应用。
说它崭新,是因为在PP-B、PP-R、PE-X等一批耐高温,强度高,不易老化的管材出现,使地暖技术又焕发了朝气。新技术,新材料,新工艺的不断涌现,使地暖渐渐纳入了大众的视线。至上世纪末,韩国约有85%的住宅安装了地暖,加拿大为65%,瑞士为48%,德国为41%。
而在中国,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。而地暖具有的经济、节能、舒适等一系列优越性使之很快被人们接受并迅速的推广。据悉,仅在东北。华北地区地暖工程每年就以平均1500平方米的速度递增。
在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的JGJ142-2004《地面供暖技术规程》其可指导、约束、确保工程质量的特点,使地暖更加发扬光大。